【成大新聞中心報導】中文系跨領域課程─城鄉共構生態花園之設計、實作與書寫

原始連結

中文系仇小屏老師與業界專家共同開設暑期彈性密集課程─「城鄉共構生態花園之設計、實作與書寫」,取用現地資材,如:舊校舍拆除之木條、現地割除曬乾之雜草及落葉,8月8日帶領14位成大學生於成大東寧校區學人宿舍(東寧路93巷)旁「芒果綠美地」,完成具美好造型之生態花園,這塊綠地上因有許多大型芒果樹,因而得名。

本課程由生理所蔡美玲老師主持之「敘事力計畫」及成大教師會「深耕計畫」支持經費。為期4天(8月1日、8月6日、8月7日、8月8日)的跨領域課程從中文系出發,由仇小屏老師引導學生學習植物、場地、觀念、方法、行動…之命名。譬如學生將植物「臭娘子」命名為「魚露」,因其具有獨特的魚腥味,且果實為成熟的黑色;或將「Hugelkultur工法」命名為「綠哉千層蛋糕」,因其以圓木為基底,以枝條、果皮、落葉堆疊,最後種上植物,與下層的養分交織出蓬勃生機。課程亦帶領學生回想生命中與花草植物相關的經驗並進行書寫,譬如:兒時父親以雞蛋花折成兔子作為童玩,或植物因搬家感到悲傷而枯萎等。最後,透過自然文學及自然工具書之比較,引導學生將「生態花園」的實作方法及心得撰寫短篇自然工具書,並鼓勵學生以個人風格(甚至加上聲音)在臉書及IG進行傳播,希望能推廣「生態花園」的概念給更多民眾認識。

業界專家陳瀅如老師則帶領學生,從「生態花園(Wild Garden,野生自然生態花園)」的發源地英國開始談起,分享第一手現地考察資料。再帶領學生實地走訪北門路啟聰學校,認識生態花園的臺灣案例,並學習維護管理技巧。進而引導學生進行設計,而後到園藝店實際學習備料方法。於8月8日實作時,輔以另一位業師黃建雄老師之德國Hugelkultur工法,與學生共同激盪並完成生態花園之建置。 因過去的人造花園大多需要大量人力及經費維護,自1970年代起,英國開始推動「生態花園」之設計理念,善用具「自播」能力(種子不須透過外力傳播),並能誘鳥、誘蝶的植物,創造生物與植物共生;同時以多樣多量多層次的設計,創造出視覺美感;選擇少量花本多樣草本叢聚的重要性,以草護花,生物滋養、遮蔽;並種植具有抗病、抗蟲能力的「趨避植物」,減少病蟲害。

實作課之整體操作步驟如下:一、先將舊校舍拆除之木條鋸為木段,進行生態花園的圍邊、美化景觀。另一方面可豐富土壤中的生物相,創造蚯蚓、馬陸、壁虎等生物的棲地,同時可由菌類分解後提供養分給樹木及植栽,並可吸水、保持土壤濕度。二、修剪枯枝,並以月桃繩綑綁成堆,置放於生態花園之中,其作用與木段相同。三、將事前割除曬乾的雜草及落葉鋪在枯枝堆周邊,在未來分解後亦可提供土壤及植栽養分。四、在枯枝堆周邊覆土固定。五、進行草花種植(如:紅藜、馬齒莧、雪茄花、繁星花、藍雪花、馬纓丹、九重葛、薄荷等)。六、大量覆土,固定草花植栽。七、在草花周圍再鋪上大量曬乾的雜草,一方面可阻絕陽光照射後再冒出雜草,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土壤濕度。

總結以上,本次課程優點有四: 其一、希望將生態花園及Hugelkultur的理念,藉由在校地實作進行理念推廣。 其二、若可推廣至更多都市綠地,將可以改善樹木棲地、景觀美化、資材循環再利用(過去枯枝落葉的處理方式多為集中後焚燒,造成空氣汙染),提升整體都市綠空間之品質。 其三、可藉此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,邀請社區居民共同參與(大學里社區發展協會將進場共同維護)。 其四、透由跨領域合作,提升教學品質,並培養學生多元能力。(成大中文系提供)

關於「芒果綠美地」的更多報導,詳見:https://reurl.cc/328MVhttps://reurl.cc/N75x5
維護單位: 新聞中心
更新日期: 2019-08-12




留言